迎接互联网(一)
从今天开始,说说互联网的一点事情。高大上的趋势就算了,就谈谈自己身边的一点事情。其实这个话题并不擅长,但我就是很想严肃地说一说,可能说的比较凌乱,大家见谅。
先从移动互联网开始吧。
记得在08年的时候,用奖学金买了个HTC HREO,android 1.5的系统,电容触摸屏,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高配了,花了3000多。但当时android的应用要么都是很杂很小很粗糙的小应用,要么就是从桌面上移植过来的QQ,校内网之类的。所以,其实我大部分的时候也就是把他当做功能手机+MP4来用。移动应用的使用率并不高,随着后来手机越来越卡,装的应用就更少了。那时流量虽然不多才80M,但总也用不完。渐渐地,我对智能手机的热情也就逐渐消退。
到了12年的时候,终于换了个小米1s青春版,1299。虽然不贵,但是够用。然后我就开始狂下一堆的APP,基本都保持在100多个以上。这个时候,移动互联网就发展地相对成熟了,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场景开发的应用已经非常多了。这个时候,我才发现,这波浪潮其实一直在推进,而且推进的速度远超过我的想象,一个疏忽我就已经OUT几条大街了。不过这个时候,主要还是在WIFI环境下用的手机,其实就是当做小PC来用。
工作后,用了联通3G,300M的流量才解放了我在平时对APP使用的自由。终于开始了真正的“移动”应用,开始把手机当做手机,而不是一个小PC。
而到了最近,我买了个ipad,把一些更适合在平板上做的事情移植到了平板上,而手机只保留只能/最好由手机来完成的应用时。在这个评估APP是更适合在pad上用还是更适合在手机上用的过程中,我忽然对手机有了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——手机这个玩意真正成为了我们与网络联通的入口。
想起一个人说过的一句话,IT行业历经“硬件”、“软件”、“互联网”、“移动互联网”几个阶段,逐步完成了硬件、软件和数据的积累,而最后一个阶段更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让人随时随地能够连接互联网。(想想微信,是不是没有QQ的上线、离线概念?)所以,人类全面连接互联网的时代早就开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