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发了句“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”主要在于勉励自己,不能因小失大,不要从小处开始崩坏,不要过分沉溺于一些事情而影响了自己的成长。

但,某种意义上说,反过来讲这句话,也说得通。“祸患常外于忽微,而智勇多成于所溺。”

细节的祸患是有潜在危险,但真正恐怖的祸患是视野的祸患、战略的祸患、格局的祸患,是在小处无论怎么弥补也是徒劳的大处的祸患。

而智勇往往都是被自己“沉溺”的事情所激发出来。因为爱,所以想尽办法突破自我地各种爱。要不是当年沉溺于动漫游戏,现在的我做事情绝对没有现在专注、坚定和自信。

恩,可以说中文博大精深,正反都能有说法。但也可以说,中文的一个问题在于过于言简意赅,表意太模糊。或者说,中国人的逻辑太模糊,甚至于结论高于逻辑,先过河再架桥,为了结论构建逻辑。典型的例子是那些自相矛盾的常用语: 好马不吃回头草和浪子回头金不换,兔子不吃窝边草和近水楼台先得月,等等。

忽然想起高中时期看的《格言》,其风格就是每期反过来讲一句格言。当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现在可能明白了。事物都是辩证的,正反都可以有一套说法,但问题在于何时应该用正的做法,何时可以用反的做法,即“正”“反”之后的“合”该如何做到才是关键。

目测中国人的哲学太聪明,太早学会了辩证,一下子蹦的很高,但之后就把自己绕糊涂了,之后反而难有进展。反观傻傻的西方哲学,看似笨拙,但一步一个脚印,一点一点把逻辑理清楚,反而不断推陈出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