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听说,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爱。
我看不然,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,区别在于条件的高级或低级。
(同是条件,先决条件和交换条件确有区别,本文更接近前者)
一、无条件的爱?
听说,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爱。
然而,这爱的条件正是为人父母(包括养父母)。
听说,真正的爱不是因为你的XX财富、XX容貌、XX才华、XX特质,只是因为你是你。
然而,这爱的条件不正是“你”得是“你”吗。什么区别了你和别人?不正是你的所拥有的一切的总和,构成了“你”。
当然,我们知道,说这些话的人没有那么狡猾。他们只是没有精确地表达他们爱的客体。他们爱的是那些抽象范畴的总和:
可能是美感,是你运动完一甩头发的定格。
可能是善良,是你随手清理公共空间的干净。
可能是认真,是你专注学习时额头上的汗珠。
可能是温暖,是你在他虚弱时递上的一席鼓励或者一碗开水。
……
这些概念构成了他爱的那个“你”,当这些都不存在了,那个他爱的“你”也就消失了,换来一句“你变了”。
二、无条件的爱
为什么会有爱是无条件的说法?因为我们渴望安全感。
无条件的爱是这样的:无论对方变成怎样自己都会接受对方,同样的,无论自己变成怎样对方都会接受自己。
会渴望这种绝对被爱的人,内心是多么没有安全感。这样的人,或许只能找个同类,然后互相从对方身上索要承诺,获取安全感。
而接受爱有条件的人:他相信自己的优秀,也相信对方能够发现并欣赏自己的优秀,这种安全感来自自身。
健康的爱是有边界、有条件的。
三、有条件的爱
为什么我们讨厌爱是有条件的说法?因为这种说法容易把爱混淆为冷冰冰的交易。但:
爱不是行为的交换,爱是互动的结果。
爱不是动作,爱是反馈。
爱不是“去爱”,爱是“爱了”。
爱不是拿一个事,去交换他的爱。爱是由一个因,让他产生了爱。
四、动态的爱
人会变,爱自然也会变。
多年以前,那时的我爱上了那时的你,
多年以后,此时的我又爱上了此时的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