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的必要性
今天谈一个与教育相关的问题。这里说的是大学,不是高等教育,中国的大学还普遍达不到高等教育的级别,哪怕什么211,985。所以这里只讨论个人意义上的大学教育。
首先,为了那张纸,很有必要。原因不用多说。但是,如果在某些领域某些时间,这张纸慢慢变得不再重要,我们能否足够清醒地足够敏感地意识到呢。
其次,为了就业,没必要。若排除了那张纸的贡献,大学真的对职场带来什么针对性的帮助了吗。我看没有,学校教育的导向是其一,学生的主动性是其二。
再次,为了能力,没必要。锻炼能力在哪里都能锻炼,在社会上能锻炼的能力远比学校里面来得实用和深刻。
再次,为了知识,有必要。但是,试问经过中国摧残式教育的洗礼,有多少人仍对知识饱含深情,真正利用起学校的资源,如图书馆……
再次,为了思考,没必要。有人说,四年/七年的时间可以让你思考一些问题,而这些问题是你工作后永远不会去想的事情。我说,废话,那个阶段如果想好了,以后还需要想什么。而且大学教育期间,本来就是我们逐渐建立我们对人生、世界、自己认识的阶段,这是成长阶段的规律,又不是大学特别赋予我们的机会。(话说回来,国外的孩子这个阶段会提前一些,原因……我们都忙着高考了,没空思考人生)想思考,在哪都能思考。大学与否,只是安逸的思考和紧张的思考的区别。
再次,为了时间,没必要。有人说,这几年的时间是让人集中时间学习。我倒问问,没有考前突袭,还是大学生活嘛。大多数人,其实并没有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。大学里,学习这件事儿,只存在于临考前。
最后,为了自己,很有必要。试问,高考以前,我们哪有机会为自己而活,哪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选择生活方式。而工作以后,试错的成本太大了。而这几年,理论上的高等教育期,却实际上莫名其妙地提供一个场地,让我们有机会且是自发地弥补自己对于人生的基本教育。所以,理想中和国外的大学阶段,学生发了疯一样的学习,而我们发了疯一样地玩。高考联合全社会剥夺了我们太多,我们必须找个机来弥补来释放,这就是大学了。从这个角度上讲,大学太有必要了,它是社会第一次给了我们寻找自己并且做自己的机会,哪怕社会不一定情愿,因为它仍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把我们打造地更加“优秀”而不是更加“真实”。
最后,为了未来,很有必要。如果,有幸,在大学阶段或者更早,已然寻找到一定的自我方向。那么大学便是最好的储备期,他让我们有机会从原来的专业、原来的空白,逐渐调整充实到我们需要的状态。毕竟工作后,调整的成本太大了。可惜的是,我们在大学时期,更多的是花时间准备“外界期许的我们的未来”,而没有想过什么是“自己想要的未来”,并为此做出足够的努力。
另外,为了同伴,很有必要,也没必要。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士多么幸运也是多么困难,大学的几率会大很多。所以,珍惜大学时代中的那些如中学一般纯净的友情吧,太难得了。
以上,简单对中国当下的大学教育做个反思,重新审视大学对于我们个人真正的意义在哪里。而缘起是,最近我发现自己真应该先工作一两年再读研,不然研究生生活会过得更加充实,更加属于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