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看魏武辉的博客,看到一篇文章《剑锋、木桶与工匠精神》,讲互联网时代单点突破式的工匠精神,有观点有升华,特整理一下:

"’木桶理论’说,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,是由它最短的一根木板决定的。”

“一个商业公司需要准确地判断出哪一个是重点,然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,在这个重点上进行单点突破,我把这种行为称之为’剑锋理论’。”

前者说的是魔鬼在细节,慢工出细活。而互联网时代讲求“唯快不破”,没有时间怎么办? “单点突破,竖起一块高高的木板,其余的短板,慢慢补就是。核心要点在于:那一块高高的木板,是符合市场需求的,而且带有首创、创新意味。” 这个点,就是所谓的”引爆点”,”尖叫点”了吧。

“工匠精神诞生在手工艺为主的农业时代,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慢条斯理地做一些东西。工业时代的流水线摧毁了这种慢条斯理,信息时代并没有完全重建这种工匠精神,只不过,在局部领域(某个单点),工匠精神得以部分复苏。”

“这是一个注意力极其碎片的时代,拔高每一块木板,不如让单点闪耀光辉。这也是一个内容极其碎片化的时代,没有人会长篇大论地讨论一个产品的每一个细节,只有剑锋上的那一道剑芒,才会被人注意,被人提及,被广为传播。”

工匠精神作为一个古老的名词,频频在当下被提起。但这个词毕竟已经作古,当下需要的其实是一种新工匠精神。

它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工匠们,对市场更敏锐,对作品更聚焦,对执行更迅速。而支撑这些的不仅仅是牛逼的个体能力,更是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更快更低成本地连接资源,整合资源的能力。

这一点,其实在资源贫瘠且资源获取成本过高的过去,是没有的。而这也是这个时代的新工匠们,应当学会的最重要的新技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