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生活与工作不一样?
最近一期《奇葩说》的辩题是“工作中被人误会要不要辩解”,本应代表不辩解的反方马东最后却说,“这道题说的是职场,所以其实正方应该是对的。可惜生活不完全是职场,回到生活里,你要接受误会是世界的本质。”
辩题如何,先按下不表。我忽然感兴趣的是,这句话背后所隐含的职场与生活是不同的前提。因为不同,所以才需要区别对待。到底有什么不同,才需要区别对待呢?
似乎在印象中,工作应该较劲,生活可以随性,生活应该快乐,工作可以痛苦,工作用于谋生,生活用于享受。工作与生活似乎是对立的。
其实,两者在人们心中的角色的确不同,但是否是对立的关系呢?不一定。
当有人把工作的那股认真劲、那套方法论带到生活中,外人会觉得这个人何必呢,活得太精明,太累,一般来说不太认同。
当有人把生活的那种随便劲、那种价值观拖进工作中,外人会觉得这个人老油条了,对工作无所谓了,不说是否赞同,但一般来说都能理解。
应该说,工作与生活在人们心中,并不是对立的“平级”关系,而是类似于“高低”的关系。即,工作是需要提着那一股劲,而生活则不太需要提那股劲。
但,凭什么生活不需要那股劲?
当我们想要更好的工作,想要工作地更好时,我们会认真地调研、学习、执行、交流、总结……我们用一套又一套的观念、理论、技能武装自己,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地面对工作。
而当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,想要生活地更好时,为什么我们又会觉得那样太兴师动众,做人知足常乐开心就好呢?
我想,对于工作的严肃态度,最初也并非天然存在,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。职业化、专业化的过程,是理性、科学这些技能逐渐普及的过程。
面对工作,我们大概知道达到什么程度能算专业。
但面对生活,我们却不知道如何才算专业。、毕竟生活的维度那么多,几乎不可能有哪个理论能够完整的指导我们如何生活。
但如果具体到生活中一个个的场景中呢?比如今天吃什么?要买哪部手机?要不要换个发型?该不该培养个兴趣?如何面对买房?这些是否能够像面对工作一样,用认真态度和科学方法来面对呢?可以。
面对工作,我们严肃以待。面对生活,也应全力以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