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忙

最近很忙。工作上、生活上,一堆事。忙到疲惫,忙到抓狂,忙到麻木。忙到没时间玩游戏,忙到没时间听电台,忙到没时间思考。

忙碌最可怕的后果,在于丧失了反思的时间和精力。

二、理性

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种理性的定义:immune to introspect。可直译为,对反省免疫。

我的理解是,反思时仍不会推翻自己的决策,即可视为理性。这里也点出一个现象,即我们遇事时和反思时能做出的最优决策往往不同。

不考虑在遇事到反思的过程中,自我发生变化和成长的情况。哪怕我还是同一个我,我仍然会在遇事的时候“犯傻”,然后在反思时愤愤地懊恼。

尤其是在自己特别忙状态特别不好的时候,尤其容易“犯傻”。

三、本能和能动

为什么我本可以做到那样,却在当时选择了那样?

应激反应。

因为当时我无力反思,只能选择应激反应去面对外界的刺激。

我无力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,对面对的处境和拥有的信息进行深入地识别、分析、处理和决策,从而得出一个最优决策。

这样的过程,太耗精力。

而那时的我已精疲力尽,没蓝了,只能被动的用本能的应激反应去面对。

四、反思

忙碌无法剥夺我反思的能力,但忙碌会占用我反思的时间和精力。

反思不仅仅是特意攒出一阵精力,拿出一段时间,很有仪式感地坐在那里三省吾身。

反思的过程贯穿于我们的日常,融入于我们的起居,每个决定,每个判断,每个反应,都是反思可以出现的地方。

前提是拥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。

从结果上看,虽然很多事情用应激反应就足够了,但不通过反思,没有办法区分哪些事属于这类事情。

忙碌无法剥夺我反思的能力,但忙碌会剥夺我反思的可能。

任何事情都不能太满,生活也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