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听电台在聊一个话题,“如果没有游戏你的生活会变吗”,有点小触动。

如果没有游戏,小学的我应该还是那个我,只是少了仙剑和大富翁的回忆。

如果没有游戏,初中的我应该没有那么快近视,零花钱估计也能攒下不少。从黑吧里解放出的时间,估计会投到漫友等一众杂志之中,没准会把画画坚持下去。或者花更多的时间去图书馆借书瞎看,不过也只是瞎看。至于成绩,应该还是那样,没什么影响。对,如果没买GBA还真能省下不少钱。

如果没有游戏,高中的我成绩应该能好不少,应该还能长高长胖点。没有了传奇、没有了CS、没有了魔兽、没有了通宵,生活会”正常”很多吧。多出来的时间估计也和初中的套路差不多。虽然成绩能好点,但估计高考的差别也没有那么大,撑死也就是去个沿海的985。

如果没有游戏,大学的我应该还是那个我。谁让大学的我像入了传销一样,疯狂的做一堆自己不喜欢现在也没卵用的破事,连游戏都没时间玩。也不对,如果没有游戏也就没有高中的起伏,那我的大学应该和很多人一样,沉迷于……(额,设定里已经没有游戏了)沉迷于某些玩乐,荒废学业。所以从结果上看目测和现在差不多,学校好点,成绩差点。

如果没有游戏,毕业后我还是会从硬件跳到软件吧。毕竟相比起画电路,编程之于我,更有乐趣一些。不过没有了游戏行业的吸引,以我的性格肯定是保守地一点一点慢慢转行吧,可能年纪大了最终也没转成。

仔细想想,如果没有游戏,我的变化也没有那么大。游戏的回忆虽然没有了,但别的回忆肯定会出来弥补它的空缺。

游戏能带给我的快乐和成长,或许别的事情也能带来。但玩游戏这么一件“离经叛道”的经历,在那个青葱岁月里却是无法替代的。

对游戏的熟悉与理解,让听话的我开始明白,大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。

偷偷玩游戏的叛逆,让顺从的我体会到了主动的乐趣,惊讶于原来喜欢本身可以成为力量。

由游戏培养出的友谊,让那个忽然从好生变成差生的失意少年,得到一个疗伤的避风港,慢慢学会放下认知的狭隘。

游戏中的身份和肯定,让视成绩为唯一目标的幼稚少年开始明白,自我的认同并不需要以主流价值的优秀为前提。

青春与游戏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。

时过境迁,对于游戏,想给它洗白的冲动已渐渐平静,转而开始感激。

感谢游戏,交汇了科技与艺术,既有视觉元素,又有叙事表达,还有技术框架。让那个初入职场陷入职业迷茫的少年,忽然发现自己的三个兴趣:美术、文学、编程,竟然都与游戏这个兴趣有关。何等的幸运。

感谢游戏,没有吞噬我全部的时间,让我有机会去体会生活中其他的精彩。

感谢游戏,能够成为我的兴趣,让我在漫长的人生中不再无聊。